【新時代文明實踐“推動周”活動交流材料】
項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同心催開文明花
川匯區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新時代文明實踐“推動周”活動交流材料】
項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同心催開文明花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科學謀劃部署。項城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市委書記擔任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長。市委常委會多次召開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專題會議,把其納入全市目標考核年終測評體系和文明單位、文明村鎮考核體系,推動形成了高效順暢的運行模式。組建10支常備隊伍、孵化公益組織志愿服務隊51支,全市21個文明實踐所、501個文明實踐站組建了1629支志愿服務隊,注冊志愿者19萬多人,實現了城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全覆蓋。
二是盤活共享資源,精準對接需求。2020年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所、站進行升級改造,對各類公共服務資源進行整合歸類、統籌共享,打破“各自為政”壁壘,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搭建起理論宣講、教育、文化、科技與科普、體育與健康等服務平臺,做到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的觸覺就延伸到哪里。同時,實行“常態派單 個性點單”,精準對接基層群眾的需求,群眾按需“點單”,志愿服務隊精準“上菜”,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成示范引領、傳播思想、成就夢想的“百姓之家”。
三是創新體制機制,探索文明實踐 發展模式。在“兩中心”融合發展合奏“一首曲”的基礎上,把開展文明實踐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相結合、把線上網絡輿情監測與線下文明實踐活動開展相結合,把“學習強國”學用推廣與文明實踐活動相結合,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媒體中心、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中心、創建文明城市指揮中心“四中心”項目策劃室,建立一體化運行機制、資源共享機制、項目謀劃機制、活動組織機制,對項目總體策劃、平臺共建、資源相融相加,深度融合,形成了“乘法效應”, 擴大文明實踐活動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四是聚焦項目運作,推動落地生根。堅持把“項目化運作”理念貫穿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以項目為紐帶,將文明實踐活動的提供方、需求方、支持方、參與方匯聚一起,培育出了“小板凳課堂”“小康路上?幸福農家”“伴你成長?幸福瞬間”等系列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以黨旗紅、巾幗美、職工情為代表的特色項目品牌?!靶】德飞?幸福瞬間”項目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志愿服務項目。
川匯區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一是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全覆蓋。依托川匯區文化藝術中心建成川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志愿服務中心,統籌推進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截至目前,新時代文明實踐所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88個。在建好、用好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基礎上,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向全區904個老舊小區延伸,據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底將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的全覆蓋。
二是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質量。結合建黨100周年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基層、省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宣傳、老舊小區改造等,統籌“兩中心”建設,整合社會資源,策劃好各類文明實踐活動,增強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針對性、精準性、有效性。同時,實行各級文明單位結對幫扶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模式,結合“166”社區治理,在各社區組建志愿者隊伍,提高服務居民的能力和水平,不斷強化居民的家園意識。
三是發動全民積極參與文明實踐。圍繞《周口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落實好“十大提升”行動,深入開展文明市民、最美小區、最美樓院、最美志愿者、最美司機、最美商戶、“門前三包”紅黑旗等群眾性評選活動。依托1100多名“小板凳”宣講團成員、3000多名“Z時代”宣講團成員,大力宣傳道德模范、周口好人、川匯百星等身邊典型的先進事跡,真正讓榜樣成為“網紅”,讓文明成為風尚。同時,在全區開展全民紅歌大賽、“社區學院”“幸福巴士”等一系列活動,撬動全區各單位及全社會參與社區治理和文明城市創建的積極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三是高標準打造文明城市創建示范街區。以打造主題示范街區點引領文明城市創建的工作思路。在七一路著力打造城市會客廳、城市博物館,將本地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根脈等搬到街頭,與市民零距離,寓教于樂,在潤物細無聲中達到教育引導、提升素質的目的;在六一路打造道德模范示范街區,將全國、全省、全市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川匯百星等模范人物先進事跡進行展示,打造道德高地,營造人人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在文明路打造法治示范街區和青少年成長教育示范街區等。圍繞社區創建重點,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下沉,與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有機更新有機結合起來。把公益宣傳、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鄰里中心、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等“創文”的各項要求植入到老舊小區改造,造福于民。依托42個城市危改工程,因地制宜打造街頭游園、立體停車場、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熊貓停車位等,落實以人為本發展理念,實現創建惠民目標。
四是持續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依靠數字技術賦能城市管理,開發上線“在川匯”數字平臺,與數字城管對接,接受問題反饋、督促問題辦理、公示辦結進度、公布獎懲結果,形成管理閉環,創造新的城市管理體制和機制。組建2萬多人的文明監督志愿者隊伍,每天把發現存在于各個路段、小區的衛生保潔、不文明現象等問題,上報到“在川匯”數字平臺,納入日常管理。組建30多萬中小學生組成的監督員隊伍,進一步拓寬監督的深度和廣度,強化對文明監督志愿者隊伍的獎懲激勵力度,吸引全社會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共同打造誠信川匯、文明川匯。深化路長制、網格化管理和“門前三包”責任制,及時調整責任路段、責任人,明確工作任務、工作職責、工作時限,完善考核辦法,強化日常管理,提高工作實效。
五是實施以城帶鄉。強化農村環衛保潔,與城市管理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獎懲,加大綜合考評力度,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以文明村鎮創建為載體,深入開展“鄉村光榮榜”評選,“星級文明戶”認領等活動,持續推進移風易俗,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